資訊中心
生態(tài)常識
飲茶需要講究科學,才能達到提精神益思維、解口渴去煩惱、消除疲勞、益壽保健的目的。但有些人飲茶習慣不科學,常見的誤區(qū)有以下幾種:
1.用保溫杯泡茶:沏茶宜用陶瓷壺、杯,不宜用保溫杯。因用保溫杯泡茶,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,茶葉中一部分 芳香油逸出,使香味減少;浸出的鞣酸和茶堿過多,有苦澀味,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(yǎng)成分。
2.用沸水泡茶:用沸騰的開水泡茶,會破壞很多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。例如維生素C、維生素P等,在水溫超過80℃時就會被破壞,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(zhì),使茶帶有苦澀味。因此,泡茶的水溫一般應掌握在70℃-80℃。尤其是綠茶,如溫度太高,茶葉泡熟,變成了紅茶,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、爽涼味。
3.泡茶時間過長:茶葉浸泡4-6分鐘后飲用最佳。因此時已有80%的咖啡因和60%的其他可溶性物質(zhì)浸泡出來。時間太長,茶水就會有苦澀味。放在暖水瓶或爐灶上長時間煮的茶水,易發(fā)生化學變化,不宜再飲用。
4.扔掉泡過的茶葉:大多數(shù)人泡過茶后,把用過的茶葉扔掉。實際上這樣是不經(jīng)濟的,可以把茶葉咀嚼后咽下去,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、粗纖維和其他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。
5.習慣于泡濃茶:泡一杯濃度適中的茶水,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葉。有的人喜歡泡濃茶,茶水太濃,浸出過多的咖啡因和鞣酸,對胃腸刺激性太大。泡一杯茶以后可續(xù)水再泡3-4杯。
- 上一條:喝茶兩個誤解
- 下一條:已經(jīng)到達最后一條